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培养良好习惯才是关键

  在一档采访节目里,一位母亲把三个儿女都送进了名校。

  被问到培养孩子的秘诀,这位母亲表示:

  「最重要的是孩子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是从小就养成的各种习惯。

  避免孩子“积懒成笨”,关键也在于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七个好习惯:

  ①制定计划:引导孩子做一个时间计划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②专心学习: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专注力,督促孩子学习要认真专注。

  ③勤于思考:多问孩子为什么,引导孩子去思考,上课勤动脑,积极发言。

  ④善于总结:课后及时整理笔记本和错题,做好查漏补缺,改善学习方法。

  ⑥坚持阅读:固定时间让孩子阅读,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形成一种仪式。

  ⑦自己的事自己做: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习惯,家长要做到:

  ①用心陪伴,正面管教

  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请抽出时间好好陪伴,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

  并以尊重为基础,不娇惯孩子,给孩子立规矩,做到有严有爱。

  ②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

  要反思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做最好的家长。

  ③家校配合,助力成长

  教育是一次爱的碰撞,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就越成功。

  请教育孩子尊师重教,请理解严师出高徒,请保持良好有效沟通。

  学习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一个好的家庭,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父母的教育里,深藏着孩子的未来。

  央视节目《谢谢了,我的家》中,一位爸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叫蔡笑晚,家中有6个子女,其中5个博士、1个硕士。

  且6个子女各自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他本人曾是一名普通乡村医生,“穷爸爸”的他靠什么把孩子都培养成人才?

  蔡笑晚给出了答案:把父母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别人家3岁孩子每天就是吃喝玩乐,但他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

  给孩子讲述各种名人故事,帮孩子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在那个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没有练习册,他就为孩子抄写卷子……

  他一辈子都在想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把孩子培养成才。

  诗词才女武亦姝,小时候比较贪玩,不爱学习。

  是老师口中的“差生”,同学口中的“学渣”。

  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武亦姝的父母开始不看电视、不玩手机。

  他们专心陪孩子读书、做文字接龙游戏等等。

  甚至为了孩子的学习,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4:30就关闭手机。

  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下,武亦姝变得爱学习,更聪明。

  从蔡笑晚和武亦姝父母的身上就可以看出:

  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正如莫言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少不了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以及正确的教育。

  孩子的改变,不仅拼自己,更要拼父母。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会在教育这件事上偷懒与放弃,只会做孩子的助推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