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易错题含答案解析,本资源由作业帮出品,共有6页!以上是前3页内容展示。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
B. “这真难受。”种子想:“我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
C. 有一天,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答案】B
【解答】这道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选项B中的“种子想”后边的“:”应该改为“,”故选B。 -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松柏穿上厚厚的的衣裳,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B. “没关系,”小依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C.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答案】B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B选项中“小依说道”是提示语,提示语在中间的位置,且一句话未说完,后面应该使用“,”,故标点使用错误的是B选项。 - 下面句子缩句后正确的一项是( )
广场上的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A. 广场上的灯照耀着建筑。
B. 灯照耀着建筑。
C. 灯照耀着广场。
【答案】B
【解答】缩句时要注意找准句子主干,去掉修饰成分,保留“着、了、过”。应该选择B项“灯照耀着建筑。” -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
_____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_____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A. 只要······就······
B. 因为······所以······
C. 不仅······而且······
【答案】A
【解答】“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B选项和C选项不合逻辑。 - 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恰当的一项是( )
这把水果刀很_____。
A. 锋利
B. 犀利
C. 流利
【答案】A
【解答】“锋利”指锋刃尖而快,“犀利”指言语、目光等锐利,“流利”指话说得快而清楚。常见的搭配有:钢刀锋利、言语犀利、表达流利。故选A。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
B. 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玩具。
C. 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答案】C
【解答】A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或“《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B、“各种各样”和“种类繁多”删掉一个。 -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C
【解答】A项和B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将沙比作雪,月比作钩。
B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
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和敬亭山相互看着对方,让敬亭山具有了人的特点。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荷叶像一把小伞。
B. 这只小狗长得很像大狗。
C. 北极星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答案】B
【解答】这道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选项B中,同类相比不属于比喻。故选B。 -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在对你浅笑。
B.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C. 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高地挂在雨后的天空。
【答案】C
【解答】A和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妖怪长得怪怪的、皱巴巴的,活像一块木头疙瘩。
②小木偶大步走在绿森林里。
③小木偶正想得出神,树丛里突然窜出个小妖怪!
④小妖怪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小木偶大叫,要小木偶站住。
⑤他边走边想:穿过这片森林会看见什么呢?是大海,是草原,还是另外一片绿森林?
A. ②⑤①③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④②①⑤③
【答案】B
【解答】句子排序要找到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根据选项提示,②作为开头是合适的。从小木偶说起,⑤的“他”指的就是小木偶。③“正想得出神”衔接着⑤的内容,然后小妖怪出现了。小木偶先是看到小妖怪,然后小妖怪要求小木偶站住。按照这个顺序排列句子,选择B。 - 哪两个诗人合称“小李杜”?( )
A. 李白、杜甫
B. 李商隐、杜牧
【答案】B
【解答】李白、杜甫合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所以选B。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句出自_____代诗人_____的《夜书所见》。( )
A. 宋 苏轼
B. 宋 叶绍翁
C. 唐 孟浩然
【答案】B
【解答】“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游园不值》等。 - 下列各项中诗句与诗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
B.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C.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望天门山》
【答案】C
【解答】“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出自袁枚的《所见》,所以C项诗句与诗名对应不正确。
© 版权声明
本网分享的资源均通过网络等公共合法渠道获得,版权属于出版机构或原作者,本号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或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如原作者认为侵权请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即刻通知本号删除。
如遇到链接失效,可联系微信:tuokongjiancn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