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文章结合区域规模化教育数字化实践,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即建设“数字基座”,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聚焦应用场景,推进教育过程数据化;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增强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三位一体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也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教育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将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相结合,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从研究层面看,部分专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研究方面,例如,祝智庭等探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理论框架和核心要素框架、转型实践的基础性场域、转型的实用方略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吴砥等指出当前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关注重点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创新”“数字素养提升”“标准规范研制”“数字伦理安全”六个方面。应用实践研究方面,例如,周全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为例,阐述了以持续迭代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以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例,提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区域实践探索方面,例如,张治等阐述了以上海宝山区为代表的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四条发展路径;田永健基于内蒙古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教育实践成效,探讨了新基建赋能区域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从地方实践看,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地的思路和模式。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的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聚焦组织领导、“数字基座”、典型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多维发力,构建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安徽省合肥市通过云网端“三位一体”建好数字基座,聚焦教学、评价、“双减”和治理“四维应用”强化数据赋能,建立“覆盖全市、统一标准、上线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是系统化转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数据治理、应用场景创新、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等,虽然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从实践分析看,教育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如下难题:一是建设中形成了应用的孤岛、系统的孤岛、数据的孤岛,不同学校间的信息系统与资源平台无法直接通信和调用。二是核心场景教学模式有待变革,部分学校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或数字化教学模式单一,存在教学过程与数字化工具简单“叠加”,并非有效“融合”。三是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升,部分中小学教师对于数字工具和资源的应用较为表面化,教学观念亟待转变,应用水平还需提高。因此,需要共建良性机制,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赋能教育教学,推动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