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传统戏曲进幼儿园

  4月24日,砀山县关工委举行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砀山县“四平调”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敏及乐队代表,砀山县幼儿园关工委“五老”成员退休教师高月霞、范君,砀山县幼儿园园长陈文梅以及园内的教师和幼儿参加了活动。

图片[1]-砀山县传统戏曲进幼儿园-拓空间学习分享

  活动开始,王敏告诉大家,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平调”是砀山戏曲,发源于本县周寨,历史悠久,很受群众喜欢,现在是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唱“四平调”是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需要,一定要把“四平调”保存好,传承下去。王敏结合带来的脸谱、戏服等舞台道具,给师生们逐一介绍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还展示了自己演青衣穿的服装。经过王老师的讲解,孩子们知道了不同行当的戏服、妆容、道具是不同的。她还通过辨认丑角脸谱,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自己讲解的知识。

  在乐队代表董老师的高胡伴奏下,王老师穿上戏服,给师生们演唱了“四平调”《陈三两爬堂》选段。王敏老师的演唱字正腔圆,动作自然流畅,步法轻盈灵动,表演惟妙惟肖,凸显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使孩子们认识了“四平调”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经典,也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喝彩。

  最后,坐在台下的孩子们按捺不住表演的冲动,纷纷站起身来,跃跃欲试。王老师满怀爱意地教孩子们学做戏曲动作,耐心进行讲解和示范,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专注地看着,并有模有样地学着,一招一式地演着,台下掌声不断,赞叹声不绝于耳。互动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对戏曲的喜爱之情被大大激发出来了。

  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幼儿零距离接触和感受了“四平调”,是对幼儿的一次文化艺术洗礼,增强了孩子们对戏曲的了解和喜爱,对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