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

2015年3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在没有过多宣传的情况下,惊艳地亮相在国人面前。

图片[1]-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它不像通常的纪录片,没有大量采用学者专家访谈的模式,没有纪实段落,而是以电影式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跨越两汉、三国、魏晋、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国的时代历史,让你轻松愉悦地了解河西走廊的千年历史。

图片[2]-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制作团队历时3年,辗转了全国10个影视基地,共拍摄了230场情景再现;涉及50余个需要设计形象的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置了60余个室内、外场景,动用群众演员近千人次,最终制成了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史诗之作。

河西走廊是一个地理名词,《河西走廊》却是一个历史人文纪录片
它以电影般的手法还原了河西走廊上出现过的代表性历史
不同于多数纪录片的学者讲述或者采访形式《河西走廊》更加注重沉浸体验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忘了这其实是个纪录片
“纪录片拍摄历时三年,涉及50多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230多个情景再现,动用群演上千人。辗转全国十个影视基地,极重服饰与场景还原。使用与影视化一致的配乐音效风格。”(摘自百度百科)图片[3]-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河西走廊》的精巧就在于:
将镜头聚焦于一片土地着力展示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的雄威辉煌,风霜荣辱,“时间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
《河西走廊》以地点为常量,以时间轴上的历史大事为推进。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拉开篇章,到兰新铁路的建成和一带一路的提出暂时的结束。

图片[4]-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河西走廊两千年先祖筚路蓝缕,吾辈岂敢忘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还看今朝。

图片[5]-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图片[6]-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图片[7]-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图片[8]-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图片[9]-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惊艳一:独特的叙事角度
图片[10]-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在以往的历史纪录片中,为了保持纪录片应有的客观、公正,我们多见到的是专家学者的访谈、风土人情的写实、还有一番不可避免地带着创作意图的盖棺定论,特别是对于历史事实的描述,多的是教科书式的概念判断推理,少的是人性的温度和鲜活的理解。

这部作品的不一样在于,这是一部有温度、有情感、有趣味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力图从“国家经略”的宏伟高度,从河西走廊这一特殊地域入手,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开疆拓土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进入和河西文化对儒家的坚守,隋唐时期万邦朝拜,两宋时期逐步衰落一度中断,蒙元时期再度兴盛,再到明清时期的衰落荒凉,讲述河西走廊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让我们对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许这正是创作者的意图所指,但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作品,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指向性,但如此生动有趣却不失对历史的尊重敬仰、气势磅礴又不失人文关怀,有政治高度却不刻板教条的上乘之作,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那苍茫广袤的西北大地,丹霞戈壁,雪山冰川,临松薤谷,大漠孤烟,金戈铁马,驼铃声声……随着光影的变幻,星轨的斗转,天下分分合合,中原帝王几番更迭,或风云激荡,或风雨飘摇,这条狭长的通道始终横亘在那里,承载着泱泱华夏文明的传承,如今又一次回归在复兴之路上。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文字背后,始终饱含着创作者对这片国土的深沉情感。

图片[11]-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惊艳二:鲜活的历史再现
图片[12]-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当数以电影的手法拍摄纪录片了。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再是教科书里冰冷的文字,他们作为一个个同样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人,穿越千年时空,再现还原。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一幕幕英雄史诗、一帧帧历史瞬间、一部部鲜活的人生戏剧在眼前展开,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的光影移动,穿越时空的隧道,创作者们用确凿的史料和合理的想象合成影像,将所有曾经的过往,一点一滴地在我们眼前“复活”。

作品既有对历史重要转折点上人物和事件的讲述,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不吝笔墨,使得那些在历史的滚滚硝烟中只留下背影的无名氏,也依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关注。这里有张骞艰难卓绝又极富传奇的半生出使,有年轻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的荡气回肠,有隋炀帝举行万国集会的扬我国威、吐蕃与蒙古会盟的宏大叙事,也有欧洲使者鄂本笃只身寻找契丹古国的孤胆坚韧,更有那个画技高超却没有留下名字、被公认为敦煌壁画巅峰之作的220窟画工“李工”,还有张骞那个善良淳厚、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期给予他温暖和希望、却未有史料记载的匈奴妻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如同一场场无法逃离的轮回,在一轮轮历史的兴衰演变中浮现,盛开,又消逝。

不由得想,要是当年历史老师这样给我们讲课,那历史课该有多好玩?

图片[13]-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惊艳三:深情优美的解说文案

图片[14]-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图片[15]-河西走廊纪录片百度网盘资源-拓空间学习分享
当被软禁在匈奴十三年的张骞九死一生逃回长安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甘泉宫出发那一刻算起,一个十三年来杳无音信、几乎被遗忘的男人,突然象穿越时空一般,活着回来了。当这个男人再次望见巍峨的长安城时,匍匐在地,长跪不起。”

观至此,不禁热泪长流。

穿针引线,精练勾勒、点到为止,回味无穷,堪称一篇可入教科书的精品文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让我们再读一遍结尾文字,以此向这段历史致敬:

“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揳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的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与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天下!

时光一去不复返,但河西走廊始终就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回复:“W0620”,根据提示下载即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